养狗人 手机版

犬瘟热详解

100次浏览     发布时间:2025-09-16 03:55:44    

犬瘟热是由犬瘟热病毒(Canine Distemper Virus,CDV)引起的,感染肉食兽中的犬科(尤其是幼犬)、助科及一部分浇熊科动物的高度接触传染性、致死性传染病。病犬早期表现双相热型、急性鼻卡他,随后以支气管炎、卡他性肺炎、严重的胃肠炎和神经症状为特征。少数病例出现鼻部和脚垫的高度角化。

CDV对热和干燥敏感,50~60℃30分钟即可灭活,在炎热季节CDV在犬群中不能长期存活,这可能是犬瘟热多流行于冬春寒冷季节的原因。在较冷的温度下,CDV可存活较长时间,在2~4℃可存活数周,在-60℃可存活7年以上,冻干是保存CDV的最好方法。

CDV对紫外线和有机溶剂敏感,最pH7.0pH4.5~9.0条件下均可存活。0.75%石炭酸和0.3%季胺类消毒剂4℃10分钟不能灭活病毒,临床上常用3%的氢氧化钠作为消毒剂,效果很好。


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,以冬春季多发,有一定的周期性。据报道,每隔3年有一次大的流行。不同年龄、性别和品种的犬均可感染,以不满1岁的幼犬最为易感,犬群中自发性犬瘟热发生的年龄与幼犬断乳后母源抗体的消失有关。

病犬是本病最重要的传染源,病毒大量存在于鼻汁、唾液中,也见于粪便、泪液、血液、脑脊髓液、淋巴结、肝、脾、心包液中。主要传播途径是病犬与健康犬直接接触,通过空气飞沫经呼吸道感染。曾有报道CDV可通过胎盘垂直传播,造成流产和死胎。尚未发现有节肢动物传播CDV的报道。

[症状]犬瘟热的潜伏期随传染来源的不同,长短差异较大。来源于同种动物的潜伏期3~6日,来源于异种动物的潜伏期有时可长达30-90日。

50%-70%的CDV感染呈现亚临床症状,表现倦息、厌食、发热和上呼吸道感染。重症犬瘟热感染多见于未接种疫苗的幼犬。自然感染早期发热常不被注意,表现为结膜炎、干咳,继而转为湿咳、呼吸困难、呕吐、腹泻、里急后重、肠套叠,最终因严重脱水和衰弱而导致死亡。

犬瘟热的神经症状通常在7~21日出现,也有一开始发热时就表现出神经症状者。通常依犬癌热的眼睛损伤是由于CDV侵害眼神经和视网膜所致。眼神经炎以眼睛突然失明、胀大、瞳孔反射消失为特征。炎性渗出可导致视网膜分离。慢性非活动性基底损伤与视网膜萎缩和癜痕形成有关。


[治疗]感染CDV早期应用特异性犬瘟热病毒单克隆抗体或大剂量高免血清,配合犬用干扰素,具有较好的治疗作用。当出现神经症状时,应用特异性犬瘟热病毒单克隆抗体仍有一定的治疗作用。也可使用病毒唑(利巴韦林)、双黄连等抗病毒药物进行治疗。犬感染CDV后常继发细菌感染,可根据病情应用抗生素,如青霉素、头孢菌素、氟喹诺酮类、普康素等进行治疗,以减少死亡,缓解病情。

根据病犬的病型和病征表现采取支持和对症治疗措施,是增强机体抗病力的关键。对较早出现消化道症状,如呕吐、腹泻、脱水的病犬,要注意补液,同时补充三磷酸腺苷(ATP)、辅酶A、细胞色素C等。对发热的病犬,可给予双黄连、清开灵、柴胡等。对肺功能差和呼吸困难的病犬,要减少输液量以防止医源性肺水肿,应给予平喘、镇静的药物,如氨茶碱、氯丙嗪、地西泮(安定)等。对出现神经症状的病犬,可口服扑癫酮或苯妥英钠。增加营养,如静脉输注犬血白蛋白,饲喂动物营养膏等可帮助病犬早日康复。


[预防]一旦发生犬瘟热,为防止疫情蔓延,必须迅速将病犬严格隔离,用火碱、漂白粉或来苏儿彻底消毒,停止动物调动和无关人员往,对尚未发病的假定健康动物和受疫情威胁的其他动物,可考虑用犬瘟热病毒单克隆抗体或高免血清做紧急预防注射,待疫情稳定后,再注射犬瘟热疫苗。

患犬瘟热的康复犬能产生坚强持久的免疫力,因此,防治本病的合理措施是免疫接种。在犬4~6周龄时,可接种进口的二联苗,预防犬瘟热和犬细小病毒感染;8~9周龄时再接种进口的六联苗,预防犬瘟热、犬细小病毒感染、犬传染性肝炎、犬腺病毒Ⅱ型感染、犬副流感和犬钩端螺旋体病。也可用国产六联弱毒疫苗和五联弱毒疫苗进行预防接种。国产六联弱毒疫苗可预防犬瘟热、犬细小病毒感染、犬传染性肝炎、犬腺病毒Ⅱ型感染、犬副流感和犬狂

犬病。这些疫苗对我国警犬、军犬、实验用犬、宠物犬等病毒性疾病的预防起到了积极的作用。